半岛游戏中心网络安全军事理论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来源:网络

  半岛游戏官方网站入口半岛游戏官方网站入口半岛游戏官方网站入口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为显著特征的新军事变革,无疑也对军事物流保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未来战争中,有先进军事物流做支撑的强大保障能力将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从宏观角度来看,第四方物流发展满足整个军事物流系统的要求,最大整合了物流资源,减少物流时间,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物流效率,第四方物流能解决整个军事物流的主要问题。将第四方物流理论应用于军事领域,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军事物流力量,加快军地物流一体化发展进程[3],促进军事物流专业、顺畅、精确、高效,在未来战争中充当好作战保障生命线第四方军事物流的应用模式

  当前,我军军事物流制度存在着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问题,军事物流组织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被切割为多个部分,各单位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同一种类保障机构,近在咫尺,只因隶属关系和业务系统不同而不相往来;同一区域,同一驻地,存在多个职能相同的单位;但补给保障时舍近求远。此外,军事物流保障内容过于繁复,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突出,造成样样有、样样松的现象,严重影响作战保障能力。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第四方物流整合、集成军队的物流保障力量,并充分利用地方的第三方物流资源,以追求军事物流保障效能的最大化。第四方军事物流可以有以下三种应用模式:

  1.1.1独立的第四方军事物流领率机关。全军联勤是我军后勤保障的发展趋势半岛游戏中心,可以成立独立的物流领率机关作为全军联勤保障体系的领导机关,通过全军物流信息集成平台,来组织实施诸军兵种间联合物资保障而形成的军事物流供应链。其保障实体独立于三军之外,负责对全军战略性物资保障、重点建设物资保障进行统一筹划和组织实施。由第四方军事物流为部队用户、军事物流供应商、地方物流供应商等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成员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各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其组织模式如图1。在这模式中,第四方军事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领导者和枢纽,集成多个服务供应商的资源,重点为各个部队客户提供服务。第四方军事物流建立和完善通用、专用物资目录,对保障内容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保障对象上,以服务部队客户为龙头,带动其他成员企业的发展。执行该模式的好处是服务对象及范围明确集中,客户的商业和技术秘密比较安全。第四方军事物流与客户的关系稳定、紧密而且具有长期性。但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客户的业务量要足够大,使参与的服务商所得到的收益较为满意,否则大多数服务商不愿把全部资源集中在一个客户上。

  1.1.2相对独立的专业军事物流公司。这种模式通过成立专业物流公司,联合军、地第三方物流进行第四方军事物流发展。专业物流公司将物流活动与部队截然分开进行管理,是一种专门的物流管理公司,为各部队提供即时的军事物流服务。其组织模式如图2。

  专业物流公司是为了执行部队的全部或主要物流活动而设立的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独立的管理、财务;②为所属部队和区域进行物流服务;③承担为各服务部队物流业务提供预测和决策的义务。从其特点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军、地物流的动态联合组织。在目前地方第三方物流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的情况下,军方公司利用其对军事业务和需求信息的熟悉和掌握,将具体物流外包给其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自身进行第四方物流的管理,作为其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这种模式的重点是对第三方物流合作商的资质进行规范和考量,让有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参与军方的物流保障,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1.1.3物流园第四方军事物流服务模式[4]。物流园区是一个物流作业的功能区和物流企业在一个地理布局上相对集中形成的一个区域,其在整个物流流程中是物流服务的一个节点,是一种专业性的货物配送转运集中区。其地址应选在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从物流园在物流流程的作用来看,具备两个特点:①从组织运输角度来讲,物流园是货物的集散地,而货物运输通过物流园这样的点与点间的网络关系完成。②物流园内不仅有区域军事物流仓储中心、配送服务中心、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有具备信息管理能力、具备物流资源整合经验的管理者。如果物流园的选址良好,周围经济环境好,物流容量大,物流园正是第四方军事物流理想的催生地。在物流园中,除了重点发展第三方军事物流以外,对地方第三方物流的利用也应作为一个重点,其中可以建立第三方物流军代表制度,在地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派驻军事代表,以规范和督促地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军方用户的特殊要求。其组织模式如图3。

  1.2.1大力发展第三方军事物流力量[5]。我军现行的后勤保障模式存在着“专业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这导致物流线路细长、零乱,物流保障对象过于分离,物流保障能力分散,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通过开展第三方军事物流,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高度的集成化改造。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当前各项相互并列的后勤业务从部门间协作的角度进行物流渠道的横向整合、集约和优化;另一方面将传统军事后勤的供应链中垂直物流渠道的相关诸要素进行重新定位。通过新型的第三方军事物流模式的确立,将各个独立的、并列的物流保障渠道整合成一个或多个保障节点(即军事物流中心)和网络状的物流线路,并且又经过进一步优化,最终形成一个更高质、更安全、更快捷的综合物流渠道。第三方军事物流的整合要达成两个重要目标:①优化物流保障层次,减少冗余的中间环节,实现军事物流系统的扁平状、网络化发展目标,并通过发挥“保障功能模块”的作用,提高军事物流的综合保障效益。②在充分保证军事物流的军事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体物流保障能力最大、成本最低的效益最大化目标。

  1.2.2推进军地物流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地方已经快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积极推进军地物流现代化进程,是加快军事第四方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已快速兴起,集市场信息、现代仓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于一体,拥有先进的物流技术,高效整合的物流网络节点,完整的物流网络运行体系。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规法律体系,用于规范第三方物流实施物流保障;二是构建良好高效的管理机制,采用计划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运作手段,充分利用地方的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三是基于供货商直接保障的方式,军队物资保障机构与地方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由供货商直接将物资供应给部队,从而减少物资供应环节,提高对部队的保障质量。当然,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相比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物流目标的随机性、物流质量的精准性、物流管理的军事性和物流行为的隐秘性。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比如要求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政治上绝对可靠、物流服务质量高、持续保障能力强、应急保障能力强,其核心业务能力与军队外包业务相匹配等。军队在实际选择地方物流的过程中,除了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外,还应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论文来源于流星

  1.2.3优化军事物流信息化平台[6]。第四方物流是以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为基础的,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来收集、处理、加工物流信息必将对第四方军事物流发展起到巨大地推动作用,这就迫切需要整合和优化全军统一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其实质在于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物流资源动态可视、物流需求及时掌握、物流状态实时可控的目标,对各种军事物资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形成闭合快捷的物流保障信息链。①确立军事物流信息化标准,重点保证军事物流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可行性,使物流信息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②加快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转化运用,主要有电子数据交换(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技术(RF)、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等,其广泛运用可实现军事物流资产可视、物流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全时空交换,提高军事物流运作的效益。③优化网络化的军事物流保障体系,使各个物流运作节点“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具备实时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④多渠道吸收和培养高素质的军事物流人才,第四方军事物流需要既懂军事又懂物流、既懂军事经济又懂市场经济、既懂信息技术又有良好知识结构、并且富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军事物流人才的支撑。

  借鉴地方第四方物流理论探索和运作实践经验,结合目前军事物流发展实际,第四方军事物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筹划,全面设计军事第四方物流的系统架构,确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制定军事第四方物流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运作标准,实现第四方物流对各种物流资源的“无阻碍配置”,降低物流交易成本;加强军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军事第三方物流资源,并适当运用民用第三方物流,在全军范围内搭建一个跨战区、跨军种、跨专业的物流资源网络,给第四方军事物流的发展打好基础;采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全军军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数据的实时交换和集中处理;多种渠道吸收和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第四方军事物流人才。

  与其他军事物流相比,第四方军事物流面对的客户更全、服务覆盖区域更广、规模更大、配套服务的综合性更强。同时,将众多物流资源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运作,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物流功能的集约化和军事物流效益的最大化。有些学者强调第三方军事物流对第四方军事物流发展的基础作用,认为目前发展第四方物流是不现实的,但是本文认为,在目前第三方军事物流已经初步发展的情况下,第四方军事物流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可以整合整个军事供应链物流服务流程的管理者,恰恰是其理想的发展契机。

  [1]陆道生.第四方物流:理论探索与实践运作[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李秀.第四方物流的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233-1237.

  [3]张枫林.我军军事物流体系的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07(8):230-232.

  [4]韩伟.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组织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5]余真翰.基于军事物流中心的第三方军事物流架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我校以军人的严明纪律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纪律性;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行为习惯;以军人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吃苦耐劳精神;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军人的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成立全封闭半军事化校园管理组织机构机构由政教处、校团委和教官、班主任、学生会干部以及学校行政督察评估组组成。

  2.实行全封闭管理,进行军事常识教育和军事训练与当地派出所紧密配合,将保卫科改为警务室。进行国防知识和三大条令的教育(军队内部关系、礼节、军容风纪,纪律条令,队列条令)。每天下午进行一节课的军事训练。

  3.实施“一日生活制度”严格按照部队的“内务、队列、纪律”三大条例约束学生,按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学生,要求“内务管理整齐化、学生行动队列化、服从命令军人化、礼貌礼节规范化、校园卫生整洁化”,规范学生的仪表和行为。

  (1)树立了学校形象。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隔绝了外界社会不良影响,纠正了学生放任自流现象。学生思想素质明显提高,校风校貌大为改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2)规范了学生行为。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快速营造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有利于快速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纪律性,提高自制能力;有利于快速构建新的集体和团队,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快速培养学生的坚强毅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利于预防突发事件和应急自然灾害,强化校园安全工作。

  (3)磨炼了学生的品格。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学习毅力等方面得到了磨炼,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1)教官与教师的管理理念不和谐网络安全。教师搞教学是行家里手,组织课外活动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官开展活动足智多谋,但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学校经常组织教师、教官和管理人员开会协商,由学校拟定目标,教官提出方案,教师提炼总结,按责分工实施,做到文攻武略,整体配合。

  (2)学生对教官由崇拜到爱恋。中职生感情朦胧,思想开放,行为极端。教官过硬的军事技能、坚毅的意志品质、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塑造了权威形象,部分学生流露出了军人情结以及对青年教官的爱恋。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请家长配合,甚至撤换教官。

  (3)教官方法简单粗暴,易引发冲突网络安全。中职生层次参差不齐,要注意因材施教,把严格要求和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道德内化的心理过程管理,从知到行,耐心训练,严格要求,逐步达标,体现以“育人”为中心。

  武警合训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是合训学员必修的军事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军事理论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内容,理解军事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半岛游戏中心,培养学员对军事问题的准确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掌握无产阶级科学的战争观与方法论,提高军事理论素养,为将来当一名合格警官打下扎实军事理论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要有明确的课程教学建设思路。我们确定的思路是: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新时期军事战略和强军目标,服务于建设现代武警的需要,满足培养对象未来任职能力素质要求,努力掌握合训学员成长的教育规律,探索实践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路子,按照关于军事教育训练必须贴近实战化的要求指示,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从时间上看,从古代军事理论一直到现代军事理论;从空间上看,既有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军事理论,又有西方军事理论。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打牢学员的军事理论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难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军事理论导论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论证,系统的整合。我们首先把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古代军事理论。重点讲授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第二个模块是近现代军事理论;重点讲授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第三个模块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重点讲授军事思想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其次,把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优化为几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一种军事思想和主要观点;最后,把每个教学专题具体优化为几次课,每一次课突出讲授和解决一两个主要知识点。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与整合优化,实现对军事理论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由于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而军事理论的许多内容对合训学员来说并不深奥难懂,相当一部分内容学员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因此,教员在具体教学安排上,不应再延续“面面俱到”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每堂课,每个教学内容,教员要把主要精力和教学重点放在“突出要点难点解析”上,放在“授人以渔”上,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达成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方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的高低。我们要从调动教员教的积极与学员学的积极性两方面入手,逐步增大教学手段的科技含量,要加紧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积极论证推进军事理论专修室建设。军事理论专修室可提供与军事理论教学相关的模型、挂图、沙盘、数字地图、武器装备数据库和战例库等,主要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提供可查询、可点播、可互动、可进行模拟对抗演练的军事理论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力争从以教员为中心的“知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大力推进以学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思维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员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军事理论教学要向学员传授军事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去主动理解和探讨新的军事思想,鼓励学员探索未来军事斗争中的前沿理论和先进思想。要根据军事教育实战化的要求,大力加强战例教学,要优选部分战例让学员自主学习。要加大师生互动的力度,努力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围绕课程教学难点、疑点、重点,加强学术研究。这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推进课程教学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一方面可推进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军事理论教员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军事理论教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当前,合训院校军事理论教员群体存在着对理论教学的学术研究认识不高,自觉性差,学术研究能力弱,学术研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因此,要不断提高军事理论教员对课程教学学术研究的认识,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建立学术上的互助对子,以老带新,激励教员积极参加军内外各项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努力争取在军事理论学术研究上取得突破。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是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考试既应注重全面考核学员的知识,更应该注重激发学员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往的军事理论课程考试,往往重死记硬背轻融会贯通,重简单重复轻创造学习,重标准答案轻独到见解。考试改革应适应加强学员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变单纯“知识问答”工兵闭卷考试为多元的“开放考评”。考试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的闭卷考试,又要有围绕教学内容撰写的课程论文;既要把最终的考试和论文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又要把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勇于发表创新观点的平时学习态度作为考评的组成部分;还可以组织专题辨论会进行现场考评,以论辨双方的表现作为成绩依据。这种多元的考试评价方式是从多层面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使军事理论课程考核不再成为学员死记硬背的负担,而成为激发学员学习军事理论的动力。

  在课外开展军事理论创新实践活动,是对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可以加深学员对军事理论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开阔学员的知识面和军事视野,激发学员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有效地发展学员的军事思维和军事创新能力。其主要有以下两类途径和方法:一是建立课外军事理论研究俱乐部和各种军事兴趣小组,根据学员爱好,组织各类军事兴趣活动。如组织军事理论名著读书活动,进行现实军事问题研讨,组织参观军事博物馆和部队训练演习,组织军事学术讨论会,组织军事模拟对抗和兵棋对抗,组织学员军事讲坛等等。二是建立军事理论网站,构建军事理论网络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由教员引导与学员参与相结合来建设军事理论网站。网站主要和指导军事创新课题,军事创新活动信息,交流军事理论学习体会,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开展军事学术征文,让学员在机房、宿舍、教室等任意网络终端都能查询了解军事理论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使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

  当前,军事教育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但原有的军事教育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和解决军事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所以,要求军事教育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品质,抽象出新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以有效地指导新时期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军事教育理论创新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意义。

  理论创新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是正确的理性认识的新飞跃。军事教育理论创新是军事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理论创新体系中属于具体层面的理论创新。军事教育理论创新是指在解决军事教育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抽象出来的新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其基本含义是:第一,军事教育理论创新发展于新问题并贯穿于新问题的解决之中,问题是理论创新的主线。第二,军事教育理论创新离不开抽象的思维活动,当然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第三,理论创新的基本任务是在深刻认识军事教育本质、准确把握军事教育规律、有效探索军事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抽象出新的理论,形成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论体系。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军事教育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己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相关院校也建立起了军事教育学科的博士点、硕士点,每年都有不少的专著出版,大量的研究,军事教育理论研究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但是,与军事领域的其他学科相比较,无论是从发展历史还是发展水平来看,军事教育学仍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是一门还不十分成熟并且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军事教育中的概念界定、规律揭示、理论体系确立,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同时,在我国军事教育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无论从军事教育发展还是从军事教育学科发展看,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形成的军事教育理论,也面临着突破原有框架限制,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开展理论创新的艰巨任务。

  新世纪以来,由于军事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军事教育系统内部也在产生着一些新的问题,军事教育实践出现了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得多的局面,在改革与发展中出现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迫切需要来自军事教育理论创新的支持。而原有的军事教育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新形势,难以有效地解决军事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一方面,近年来,军事教育改革难以取得具有说服力的突破性进展,众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军事教育理论指导。一些改革措施因为在设计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持,到了改革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错误的做法也时有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军事教育改革需要理论支持,缺乏理论指导的军事教育改革是十分盲目的。另一方面,军事教育也需要在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品质。通过新矛盾、新问题的解决,来不断创新军事教育理论,增强军事教育理论指导军事教育改革实践的有效性,使军事教育实践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从军事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军事教育理论过去对军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军事教育理论跟不上迅速发展的军事教育实践,即军事教育理论滞后于军事教育实践,与军事教育实践相脱节。造成目前军事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军事教育研究在完善自身学科体系的同时,没有将学科体系涉及的内容同解决军事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很好结合起来,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研究成果还不多,军事教育研究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议论多,对军事教育实践真正有指导作用的理论创新少。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惟一办法是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创新军事教育理论。

  军事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不是某一层面、某一范围或某种形态军事教育观念更新的结果,也不是各个层面、各个范围或各种形态军事教育观念更新结果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层面、各个范围或各种形态军事教育观念更新结果之间高度关联、整合的结果。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军事教育观念创新内涵和特征的探讨,大多停留在诸如人才观、学员观、质量观等问题上,而未能从整体上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军事教育观念创新的内涵及特征。所谓整体意识就是指军事教育观念创新主体在军事教育观念创新过程中,能从整个军事教育观念系统的角度考虑,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表现形态或不同作用范围的军事教育观念创新。也就是说,军事教育观念创新主体在具体的教育观念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中,不但要探讨某一层次、某一范围或某种形态的军事教育观念创新问题,还要研究各层次、各范围、各形态军事教育观念创新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的方式、性质和程度,研究某一层次、某一范围或某种形态的军事教育观念创新在整个军事教育观念系统创新中的地位、作用。这样,既推动了整个军事教育观念创新的全面进行,又使各层次、各范围或各种形态的军事教育观念创新不致有悖于整体要求,确保军事教育观念创新的有效开展。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与主体(人、群体)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它所反映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教育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一般地说,价值判断的依据是教育对主体所产生的效益,以效益的有无、高低、长期或短期来判断教育(或某种特定的教育)的价值,从而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与行为。它虽是潜在的,但却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有时是自觉的,更多是不自觉的。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希望得到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人们梦想拥有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渴望获得知识。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价值观不同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价值观。它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个性平等,直接要求是军事教育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需求的多样性和学习者的自觉选择;就是在人才观上采纳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这些维度是以个体品行、知识、能力和努力程度以及能否把握时机来评判个体的成就;就是在知识观上提倡学员主动建构知识的原则,要求成功的学习不是机械的接受或摹写,而是一种主动的充满个性化的建构过程;就是重视人的内在发展需求,要求知识实现主体化,知识必须与个体的信仰、情感相联系。所有这些都必然对军事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提高的核心问题。一切体制、管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育质量上。我国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即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深浅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这种知识质量观根深蒂固,不但存在于办学者的思想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的传统文化中。当前多样化的军事院校教育有着各自的培养目标、规格、特点,从而也应当有各自的质量标准。知识经济时代的军事教育应当整齐划一的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质量标准过渡,就像1998年巴黎世界高等教育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的那样:“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

  新的军事教育质量观既着眼于整体的质量,也着眼于不同办学层次的相对质量。具体而言,多元化的质量标准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的质量观,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首要的,判断教育质量是否好,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军事革命和人的发展,能否满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二是整体质量观,即从各个方面而不是一个方面来看待质量,需要从学员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性和学员的素质、能力、文化品位的动态变化等多方面来综合评判质量;三是树立特色质量观,即看它是否能满足不同个体的要求和军事实践的要求,特色就是质量,就是水平,就是生命。只有各个军事院校培养的人才拥有丰富的特色,才能使毕业于不同院校的军事人才在学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各具个性,并在某些方面独领;也只有使各具特色的人才从事丰富的个性化活动,才能编织出更加美好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四是树立过程质量观。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最终质量(需求质量)和形成产品的工作过程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保证质量);质量不是末端检测与评估出来的,而是依照整体的优化设计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来实现的。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由培养过程(主要是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来决定的,工作过程质量决定着产品最终质量,产品的最终质量只能靠优化设计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实现。从这个理论角度出发,要求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成事实的静态状态和质量末端,而应更注重从起始阶段开始的教学质量形成过程及动态状态,注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过程性要素的监控,实现在线检测与实时动态控制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全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防止影响质量的现象发生,限制影响教学质量要素的实质性发展或恶化,消除、纠正、弥补所造成的损失,从而保证最终教学质量,这比只注重末端质量检验与评价更为重要。

  [1]薛天祥.薛天祥高等教育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不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建设之需相适应,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中国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所以,各高校在教育学生将其专业知识掌握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献身精神以及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军事观念是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直接目的,以此使学生国防意识得以不断增强。就本质而言,就是对保卫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进行培养。军事理论教育效益并非仅局限于军事理论建设本身。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精神力量,国防意识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形成“位尊未敢忘爱国,未卑未敢忘忧国”的理念,使其能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及自觉生活、学习过程中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国特色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科学整界观而实施的、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结合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劳动态度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这三大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内容,而高校军事理论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主要包括国防精神、国防教育理论、国防法规、国防尝试以及国防历史等。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能够将其对祖国的感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培养高校生为了民族利益而终身奋斗的道德情操。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都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一般青年学生政治思维都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分化”或者“西化”的希望,大肆诋毁四项基本原则。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让高校生能够全面认识到我国与世界上敌对势力向抗衡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使其能够在思想上保持统一战线,坚定立场,旗帜鲜明的捍卫与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原则均为“育人”,都是对国家与党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对我国现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抱负的“四有”新人进行培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对国家兴亡有着直接性影响。所以,一定要从客观正面引导当代高校生有效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同时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使高校生纪律性、组织性、民主法制观念得以切实提高;不断增强学生抵御腐朽势力的免疫力。

  a.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整体性设计,而片面强调军事理论实践教育中所存在的首因效应。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将新生军训作为大学第一课,而这也是事实军事理论课程的首步。高校这种教育设计安排,对改善与提升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独立意识及生活能力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1]。然而,就宏观角度而言,这一教学安排也有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学生自身认知规律形成一种忽视。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高校定位、职业规划及校园文化等缺乏了解,认知不到位,且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基于这种状态,开始他们艰苦的军训生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高校军事教育核心目的,而且也因为开始传统教学前实施军训,错失了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实践教学平台;第二,导致高校教学整体性的分裂。因为高校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脱节现象,很难最大发挥两者的作用。b.很多大学军事教育课程都轻理论、重实践。在我国,军事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理论课与实践课。《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规定,高校军事训练时间大约为2.5周,高校军事理论课示数大约为36个学时。然而,事实上高校军事理论教育主要还是军训,期间载穿插一些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相整合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丰富高校基础教学实践半岛游戏中心,不断拓展高校教育路径,增强高校教育感染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的全面提高与共同发展。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a.实施课程内容系统设计。其基础为国情教育、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为军事实践教学,补充为军事理论教学,不断整合高校思想政治与国防教育内容,以实现教育形式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b.有效协调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时间,结合军事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在新生军训过程中能够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爱国教育[2]。

  2、不断整合高校师资资源,创设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学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极为匮乏,对充分发挥高校军事教育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科学整合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支持。首先,通过沟通、交流与培训等,不断加强大学教师相关知识储备与军事国防意识,使其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其次,作为军事训练的指导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全过程参与学生军事训练,以此对学生积极实施理论指导与思想动员,与军事训练实践教官通力合作,确保大学教学实践工作的共同完成[3]。

  3、积极实施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现阶段各大高校积极开拓网络新天地,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构建,积极实施思想交流与主旨教育,紧紧把握互联网军事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将互联网创设成为对高校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与弘扬的重要阵地。第一,根据高校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一个专题网页,积极开展以时事政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互联网交流与讨论,以民主对话、平等沟通既加强监督等各种形式不断增强高校生思政素质与军事国防意识[4]。第二,对当前各主流互联网设计模式进行效仿,积极引导当代高校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就本质而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军事理念、国防意识及“三观”教育的培养与提高。所以要对这一平台予以充分利用,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接受文明的洗礼与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自然、人文环境中不断陶冶其情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学校及民族的使命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杆。第一,必须充分利用各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舆论阵地,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不断向学生宣扬革命英雄等;第二,“军事文艺”活动的积极开展,以“舞蹈比赛”、“唱响军歌”等活动模式积极开展军事理论教育[5]。

  对各大高校自身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与当地开设军事专业的高等院校联合创建手拉手教育平台,对建设机制与体制予以不断创新,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共同搭建培训、交流的思想平台,使高校间能够实现资源与理念共享,高校间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高校综合教育水平的切实提高。

  在各大高校中,学会与社团等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基于这种情况,各高校应该积极倡导与鼓励在校生创建向军事爱好者协会、国防教育协会等校内社团组织。学校中的思政教师可以指导教师身份加入其中,使学生社团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推动高校军事教育,同时全面开展学生“三观”教育。

  对各高校教学辅导员与部队教官的教学积极性予以充分发挥与积极调动,这是对我国军事训练思政教育的特殊要求。因为对于高校辅导员与军事训练教官而言,其言谈举止与思政素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那些对自己提倡自由主义,对他人提倡马列主义,嘴上说的头头是道,行动上却南辕北辙的人是不会教育好学生的,而且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官与教师自身行为其实是一本隐形教科书[6]。所以,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言教与身教,并形成一种身教高于言教的教学意识,通过自己的行动对高校生进行感染与教育。

  恩格斯的生活,有许多丰富的地方,因为他参加了许多的军事活动,他对军事活动的体验很深刻,因此后来写了许多大量的军事著作。恩格斯在他军事科学上的杰出贡献,在当时的德国和欧洲赢得了“军事评论家”的赞誉。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军事哲学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理论界对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研究机构颇多,他们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认为通过对我国理论界关于恩格斯哲学军事思想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对我们更好飞学习和了解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是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发展我国军事科学思想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我国学界对恩格斯的哲学军事思想的研究颇多,对其综述的方式很多,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问题的研究顺序、内容顺序等,鉴于能使读者对恩格斯的哲学军事思想有一个条理性的了解,笔者按照内容大概对学界的研究概括了以下几点。

  对于恩格斯军事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主要贡献,我国研究者普遍认为,恩格斯的军事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他们创立了科学学说、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恩格斯和马克思将一生的宝贵时间投入到了军事理论的研究,同时进行了多次的革命实践活动。恩格斯最终总结出了武装斗争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内容,这些理论和规律使得后来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理论建立了起来半岛游戏中心,并且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恩格斯有专门的军事知识和理论素养,同时又有直接的实践经验,他对军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因此他的研究成果显著,文章颇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因此被后人誉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1]。

  恩格斯在军事哲学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以夏征男教授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科学的战争观的研究和总结。战争和军队是军事科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极其重要的问题。进行战争不能没有军队,因此要建立强大的军队武装力量。恩格斯在军事科学研究中总是突出这两个问题,因此,把他们作为科学战争观的重要问题和内容来研究。第二,全面论述战争和军队的各种因素问题。恩格斯指出战争和军队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复杂体。只有正确理解他们之间各种复杂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战争,把握和指挥军队。这一理论为武装斗争的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第三,“在军事学术一般的战略战术原理和原则领域,揭示了军队作战行动的客观规律,大大丰富了整个军事科学的内容。”[2]以单秀发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恩格斯的主要贡献在于:“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军事研究中,在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军事观的基础上,第一次使军事理论作为一门线]

  恩格斯用其一生宝贵的时间进行军事理论的研究,并且写出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其研究价值极高。恩格斯的军事理论著作大约占他全部著作的四分之一,其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多,他的军事著作、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论和实践经验构成了他军事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对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研究者所涉及的领域如下。

  关于这个问题,杨春长在他的文章中做了详细的论述。他首先提出,恩格斯明确指出战争的根本原因。恩格斯明确地指出:“战争本身也是一个频繁的交往形式”的意思是“战争能够反映出人们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目的不是对象,但人类改造和征服了它,它是通过对物的改造——生产所决定的。”[4]唐旭指出:恩格斯具体阐述了我们必须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确定战争的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的关系问题。他说:“暴力可以朝两个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之间就没有任何冲突,经济发展就加速了。”[5]第三,明确了战争的政治经济本质。夏征难指出:“恩格斯明确指出战争根本是为着十分明确的物质的阶级利益而进行的,战争的政治目的直接决定战争约性质。”[6]第四,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对于这一思想,单秀发做了详细论述,他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于是他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概念,他把人民本身参加的战争称之为“线]恩格斯指出,如果一个民族想要取得独立,就必须采取暴力的革命,只有这样才能使小民族战胜大民族,最终获得真正的民族独立。

  马杰和唐凯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恩格斯军事技术思想的意义》中,文章中提到:“恩格斯认为,军事技术是战斗力,军事技术的发展可以变革作战方式,从而加剧新的军事力量的失衡,诱发新的战争。”[8]“只有两种情况,阻碍了这场可怕的战争爆发:第一是,军事技术的空前发展,新型军事武器的发明和运用。甚至没有时间使用军队比另一种新的发明,更绝对没有可能已经预料到的结果,不知道究竟是谁在获得最后的胜利”[9]。恩格斯认为,限制的军事技术的战争中的作用是不认为它本身,但是,他的强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甚至使得使得政治都无法控制。

  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以关勋夏为代表,文章指出:“恩格斯在进行军事研究过程中总结和使用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成为构成其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具体有以下两点。

  第一,对战争的社会属性进行了研究。恩格斯辩证的进行研究战争的社会属性,他从战争和社会的外部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二,从内部的军事行动,探索作战方式。恩格斯的作战部队和军事关系的矛盾运动的作战方式变化的内在原因。他说:“所有的军事组织和作战相关的负面取决于两种材料和武器,也就是说,根据质量和数量的居民,并取决于对手。总之,恩格斯学习军事,是一个访问之间的关系,内部和外部电缆的军事行动。他看到的是个人事情本身之外的环境,也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一个不断运动的军事世界[10]。

  对现代的人来说,虽然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但他的军事理论思想仍然没有过时,尤其对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各种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湖南社科院的卢厚才老先生指出:“各国对利益冲突所引发的军事冲突都应该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加之世界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冲突、文化渗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诱发战争和制约战争的因素也随之增多。”[11]

  恩格斯在军事科学上的预见性,主要是他一贯面向未来,不崇拜军事权威,不断地解放思想的结果。在晚年目睹了军事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形之下,提出了科学的军事思想。这种科学的军事思想成为我们学习的指南。恩格斯根据多年研究和考察军事实践活动的经验,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军事科学上随着军事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进步。

  刘志广先生指出:“在当前,尤其要注重从时代特征和国家政治目标的高度抽象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在高技术条件下,仍然要重视精神因素的作用,把握好精神因素向物质力量转化的机制,”[12]这一过程的实质内容和主导线索是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的发展。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安军说:“深入研究和学习恩格斯的军事技术思想,对促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3]。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军队人才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军事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军事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这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之间的关系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军事人才。

  通过对我国学界对恩格斯军事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我们对他科学战争观和处理军事问题方法论的研究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治的民主化和国际社会新秩序的逐渐形成,国家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在知识化经济时代,信息安全、经济安全与环境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虽然不是绝对和平的今天,有局部冲突存在,但我们争取持久和平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因为和平是人类的福音。

  [2]单秀发.恩格斯军事哲学思想概述[J].军事历史研究,1987,(4).

  [3]杨春长.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12.

  [4]康旭.探析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2.

  [5]夏征难.深入开掘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奠基者的遗产——《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研究》评价[J].中国图书评论,2011,(9).

  [6]马杰,唐凯.恩格斯军事技术思想意义[J].科技信息,2011,(5).

  [7]关勋夏.恩格斯《战争短评》的军事哲学[J].军事历史研究,2003,(1).

  [9]赵正,朱亚宗.方法论视野下的恩格斯军事技术思想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1]黄南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具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近几年来,学院在省教育厅、省军区、常州军分区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紧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扎实做好军事课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的国防观念、爱国情结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明显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学院先后荣获常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省军区司令部、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省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成果汇报大会光盘评比”和“国防在我心中”征文评比活动中分获三等奖和一等奖。

  学院自正式将军事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伊始,即着力推进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在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机制、课程基本结构、课程资源招合、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设置专门机构,划拨专项经费,改善办公条件,配置教学资源,为军事课课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保障;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和课程教学工作,课时达标、经费充足、师资力量强。学院每年在年度经费预算中设有学生军训工作专项经费,军事理论教学经费纳入我院正常的教学经费预算。学院划拨的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学生军训、国防教育活动、军事理论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院人武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学院拥有百余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为军事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学院还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拥有军事类图书资料1800余册,期刊4种,为军事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院高度重视军事课课程建设,围绕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确立了以“三结合,二加强,一提升”为主要特色的军事课课程建设理念,即:“三结合”——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引导性学习与课堂外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相结合、集中军事训练与长年军事训练(将军事课程教学延伸至体育课程教学、“两课”,课程教学、军事体育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结合;“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师资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一提升”——全面提升军事课课程教学质量。军事教育课历来是我校学生必修课,技能训练和理论教育各占1.5个学分,军事课考核不及格者没有学分,不能毕业。

  以军事训练课程、军事理论课程为主体,以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等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为辅的军事课课程体系。将军事体育与公共体育课程相结合、将军事体育训练与运动队训练课程相结合、将校园军事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相结合,使国防教育伴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使国防教育真正踏上经常化、制度化、课程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志向和特长,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课内课外融合。解决军事课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与军事课教学课时的有限性的矛盾,将军事课课程教学、体育训练课程和军事类拓展课程向课外延伸,创造性地实践了“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主题模块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目包模块”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新理念,使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公共体育课程,都由一课程主题模块(学生所选体育课程项目)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目包模块。从而实现了军事课课程教学校内校外的有机融合。

  学、练、做统一。随着学院课程改革的深入,启动了“能力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项日化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项目化,在原有的军事课课程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学和练”的基础上,将互助型学练小组作为军事课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依托常州市民防教育馆以及校内各训练基地,设计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注重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协作、组织及体育文化传播的能力训练,从而实现了学、练、做高度统一。

  强调课程学业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依据的过程性,进行全景性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上,不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对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进行考核、赋分,结合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采取训练科目的考核、学生的参与和在训练中的表现相结合,以“三评”模式进行综合评定;军事理论课考核,结合学生课程表现、出勤、课外作业、“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学业论文和开卷考试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充分调动了学生军事训练、理论学习和关心时政的积极性,从而为达成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了全新的学业评价机制。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文件要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此可以说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对于高校学生的国防教育开展来说作用不言而喻。尽管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该课程已经广泛开展,但是就其受重视程度而言,每个学校的境况确是参差不齐。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很多方面的广泛关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从法律层面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普及作了政策上的硬性规定之后,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程已经成为了国内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必修课程。受到政策的规定影响,该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必须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等五个部分。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有效的理解这五个部分的内容,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通常会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辅之以基地教学等特殊的手段,用以加强教学的实际效果。有相关的一些调查显示,就目前国内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来说,近十年该课程是迈向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首先是教学大纲的统一与规范,它帮助该课程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学规范体系,很好的促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其次,在很多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当中,已经开始有布局的考虑军事理论课程的建设方案,包括课程内容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有所考量;第三,在教学设施的投入中,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信息化的教学,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水平较之以前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当然,以上是军事理论课程目前发展相对顺利地一面,就其另外一面而言,作为一门学科建设时间尚不长的通识学科,该门课程也有其发展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虽然有信息化教学,但面不够广,教学研究也不够深入;师资队伍建设虽然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就总体建设情况而言,学术水平依然相对薄弱,专业化队伍建设不足;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程虽然有了一定认识,但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都不强等,不好情况依然存在。

  为了有效地应对前文所述的课程发展瓶颈之困,很多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开始研究如何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之能够顺应时展的需要。综合很多的调研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应改革。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军事理论课程有相应的规定教学动作需要完成,这一部分改革的幅度和空间并不大。可以说,从理论层面只存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但是,相应的军事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却是一块相对薄弱的地方。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考虑从实践教学环节入手。比如增加基地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比例,一方面有利于通过红色基地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没有社会的稳定发展”等意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基地教学能够把学生从相对呆板的课堂中拉出来,使他们能够将第一课堂所吸收到的知识自觉地贯穿融入进第二课堂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在情景中学,在学习中感受的双向互动效果,从而增加学习的实效性,切实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是要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就目前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来看,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也是采取“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较为常见,但是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引入模块式教学的方法,比如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学习内容模块化打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比武式的竞技学习。每个学习小组从老师处领取同一个学习任务中的不同模块环节,然后以项目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不仅仅只是采用传统的作业考核和试卷考核的形式,还可以利用“路演”的方式,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汇总形成项目汇报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汇报,用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身课堂学习,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军事理论教师应该具备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厚博的军事素质,先进的科技素质和出色的教学水平。[2]只有人才队伍建设好了,军事理论课程才能得到长足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考虑从增强教师队伍的学术化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入手。一方面,可以做到积极的“走出去”,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各式各类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做到开放的“引进来”,通过招收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补充进入现有的教师队伍,从架构上提升该门课程教师队伍的学术化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第四,对教学环境增加必要的教学投入,至少在硬件建设上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现代国防教育的需要倒逼高校要能够更新自己的教学环境建设。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的投入上,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很多的信息获取都是来源于网络,如果教师不去主动占领这一高地,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从非正常渠道接收到不正确的教育信息。因此在军事理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中,高校应该加以重视。同时,在适当的时机也要通过讲座、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该门课程一线授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用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学。[3]毕竟,作为国防教育重要的一环,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好与坏,对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所提出的对于加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受益,了解中国国防的发展之艰辛。笔者期冀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军事理论课程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1] 徐敏.关于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17.

   论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 论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规范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 构建翻转教学模式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高效课堂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调查 大学生德育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探析 浅谈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促进作用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初探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价值解析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创新浅论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探赜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军事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改思路 通识教育视角下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设置的思考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标准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4-10-15.

  [2]吴温暖.军事理论教程(2011年修订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徐振轩,廖忠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8.

  《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是我军知名军事情报理论专家张晓军于2007年出版的专著,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美国军事理论的著作。

  作者对美国情报理论研究的持续性热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若干理论研究的聚焦点,并以此作为该书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结构的基本框架。这样,即可清晰地反映出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的重点成果和主要观点,也能客观地反映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力量与研究课题的真实分布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求得研究者的主观体论与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的统一。

  该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美国情报基础理论。这一章选取介绍了最具基础性和最能反映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特点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报的定义”、“情报的类别”、“情报周期与情报流程”以及“情报的作用”等,作者对此作出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第二章为美国情报分析理论研究。情报分析是军事情报研究的核心内容,分析研判是情报工作全部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所以,这是美国军事情报理论探讨的热点和焦点。作者在对美国情报分析理论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地研究了美国情报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客观评介了各种分析理论的基本特征、应用价值、内在联系与适用范围。该章立足于对美国情报分析理论的历史考察,重点在于评析分析理论的功能和价值,揭示其哲学本质和探讨学科基础,从中探寻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动力。第三章为军事情报失误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时有专家学者和情报官员,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总结军事情报失误的根源并探寻不同救治和预防良方。作者指出,首先,美国情报学者在探讨军事情报失误时,大胆借鉴其他学科比较成熟的理论。比如,在探讨因情报体制不健全而导致军事情报失误的问题时,一些学者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现实主义理论框架,试用现成的官僚机构运作模型来分析情报机构的产生和演变,厘清组织机构、现实工作与情报政策之间的微妙关系;其次,在探讨影响情报人员作出正确判断的因素时,他们借用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知觉、记忆”等在认知过程中如何产生思维定势,导致情报分析人员在分析研判时会下意识地犯“先入为主”的错误。第四章为美国军事情报控制研究。情报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美国的各个情报机构及其搜集、分析、反情报、隐蔽行动等情报活动,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职能的正常发挥,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情报信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利益。二是保证全部活动的合法性,确保情报机构在履行职责时不致出现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力、践踏社会道德等现象。情报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在“不剥夺人们基本自由权利的情况下为国家安全提供最佳保护”。作者指出,美国情报控制在其民族文化和社会传统、国家安全环境、权力政治体制、社会公众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之下,逐步形成了以法律控制机制为主,以公众控制等其他非正式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行政、立法、司法等政府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其他力量,在彼此利益相互角逐与平衡中,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共同推动着这个体系在不断纠偏、不断创新定位中发展。第五章为美军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研究。联合作战是美军最主要的作战形式,而情报支援在联合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作战力量的“倍增器”和“赋能器”。联合作战情报支援是当前最重要的情报实践环节,也是最核心的理论研究课题。作者指出,美军联合作战情报支援是一个以“知彼”为主要目的,以各级联合部队指挥官为核心,以联合情报中心、联合情报支援分队等各级联合情报组织为重点,由部级、战区级、部队级等各级各类情报机构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作者以美军的条令条例为主要依据,以美军联合作战的主体力量――各级联合部队为切入点、以情报支援的实施过程――情报周期为线索,着重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的理论原则、实施过程、组织机构、技术手段,以及各级联合情报组织如何围绕联合部队指挥官所确定的作战任务实现全部周期的正常运转,以及部级、部队级等其他全部机构如何为联合部队作战提供支援等内容。

  总之,《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的论著,为我国军事情报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沉淀与支撑,同时,对于战略学、国际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