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半岛游戏中心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学校组织的各种国防教育活动、军事教师组建或学生自己组建(教师义务指导)的军事协会等。在这些国防教育活动中,多数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国防教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听、记、背,没有主动地去学习,也就谈不上对国防知识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听、记、背,考试结束后,学生了解的国防知识很快就忘记了,失去了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在传统的军事理论课考试过程中,无论是开卷或闭卷,每次考试仅能考查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少部分内容,学生总是想方设法了解考试内容,考题的保密工作很难完全做到,因为考题在到达学生考试之前,必经的途径有三部分:出题、印刷、保管,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纰漏,就可能出现漏题,保密工作很难做到位,对大多数学生也不公平。
由于出题教师的不同,教师观点、分析的角度不同,致使每年考题难易程度不同。考题较易,学生很容易取得好成绩;考题较难往往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不及格的现象。对全体的学生很难做到公平合理。
由于以往的考试全校学生考试时使用一套考卷,每次命题教师和主审教师都是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但往往还会出现错字或答案不准确的现象,对军事理论课的考试造成不良影响。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计算机已相当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熟练程度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学生在“机考”时操作不成问题。每年考试结束,军事理论课考卷的批阅是每名军事理论课教师的难题。由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较少,每人至少要批阅1000份以上的试卷,工作量极大。“机考”解决了军事理论课教师阅卷多的难题,杜绝了人为操纵考分的现象。在以往的考试中,由于一个考场使用的考卷相同,杜绝抄袭现象十分困难,机考随机抽取试卷,也杜绝了抄袭现象。
第一,明确考试方式。在授课之初,教师明确告知学生考核方式,并明确指出每个学生的考核试卷都是随机在军事理论课试题库中抽取,很难出现在一个考场考卷内容相同的现象,学生想去抄取其他人的情况基本不存在,消除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促使他们不得不主动学习。
第二,明确考试内容。在授课开始之前,将试题库公布在学校网站上,但不要有答案,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主动学习国防知识,做出标准答案,也能及时发现试题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确定试题库试题的数量。试题库考题数量的确定和每套试卷试题的比例为20∶1,即如果要出一套60道题的考卷,那么题库要出1200道题,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考题的范围。试题库的试题有60%在军事理论课本和理论课堂上能找到答案,其余40%的内容在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中没有,学生要想找到答案必须去查找相应的国防内容,主动去学习,通过一定的时间,培养出学生了解国防知识的兴趣。
第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军事理论考试是面向全校学生考试,每次考试需要大量的微机和监考人员,学校存在微机数量不足的情况。二是机考成绩作为学生军事理论总分,会出现军事理论课上课人数锐减的情况。
第二,解决对策。分批次安排学生考试,解决微机数量不足和监考教师不足的问题。
“机考”的分数不能作为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总分,否则很可能会打乱正常的军事理论教学,应将平时出勤分数和平时表现以及机考成绩相加作为军事理论总分,同时再出台一些奖励和加分制度,以促进国防教育的开展。
[1]何政泉等.大学生军事课考核评价模式变革——兼谈西南石油大学军事课的考核方式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朴再玉.对高校军事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S1)
[3]刘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80)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1985年开始重新试点以来,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从近几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的实践来看,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如教材编写质量的良莠不齐;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学科归属感等。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
吉首大学地处革命老区,多年来,发扬拥军优属、热爱军队、热爱国防的优良传统,重视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扶持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大大提升了国防教育质量。
高校国防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很强,二者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课程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推力。因此,吉首大学非常重视军事学科对军事教育课程的促进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学科建设。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建设,发展前景是学科建设,而科研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保障。科研是支持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吉首大学军事教研室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下大力进行军事学术研究。专兼职教师科研氛围逐渐形成,2011年专职教师申报的《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师队伍研究》等课题全部获得了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3人申报获得立项,全面展示了专职教师的科研实力。近5年来,老师们加强教学科研,在部级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军事科研成果丰硕,有力的支撑了学科发展,同时也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国防与军事教育工作和军事学科建设的关键。军事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高。吉首大学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军事教研室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互相评”“专家评”和“以老带新”等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教研室每年选派一些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师业务培训,更新专兼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专兼职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
学校军事研究室自2005年成立以来,按规定和需要配备了4名专职军事教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学校高度重视军事课队伍建设,确定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注重素质”的建设思路。目前,吉首大学军事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专家、教育部普通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省教育厅军事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吉首大学已经培养一批具有热爱专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国防和军事教育师资队伍,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学校根据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还特聘了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军区和吉首军分区专家学者及机关干部7人为兼职军事教员。
基地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基地建设效果影响着学科发展是否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由于吉首大学国防和军事课程建设成绩显著,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7月,湖南省高校军事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在学校挂牌成立,同时基地还获得了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学校以基地的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和提高国防和军事教育理论研究内容和训练水平,加强硕士点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取得了一批既有基础理论,又具备实践指导的科研成果,全面推进学科发展。基地运转一年多来,工作进展顺利,各项科研工作有序推进。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下,首届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已于2014年9月顺利入学。吉首大学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点是我国非军事院校首家培养军事教育训练专门人才的大学,它将对我国非军事院校国防和军事教育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对我校军事学科而言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发展影响。
课程建设是将学科专业取得的学术成就转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抓好国防与军事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课程建设为中心。
每门学科课程往往具有封闭性,尤其是国防教育课程,内容更容易陈旧。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际战略格局的逐渐变化,以及由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军事理论教学的地位与价值逐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所认可。从国防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看,已从过去强调国家需求与社会需要,到现在同时也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体现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发生着变化。故我们注重对原有课程及时整合,重新选择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也注重内容国际化,课程内容和设置重视全球性构思,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我们通过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优化,将这一门在地方高校属于边缘课程的国防军事课建成了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课程。
把国防与军事理论课作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有助于提升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助于全校统一军事理论教学的课时、内容和标准,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吉首大学根据国防和军事教育课程建设要求,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军事理论教学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2006年以来,学校始终按规定将军事理论课列入整体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必修课和学分管理保证了军事理论课24个课时2个学分,从而确保了军事理论教学课的质量和效果。现在军事理论教学在学校已走上常态化教学和规范化管理,为大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和国防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分别于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先后两次顺利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军事教学评价,并获得“军事教学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军事技能训练是军事教学的重要环节,吉首大学由于地处偏远,驻军较少,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成为湖南省军训“以老训新”试点高校以来,一直进行实践摸索,历经了15年的“以老训新”历程,锻炼了广大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和组织能力,现在“以老训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军训模式,湖南省许多高校也以此开始了“以老训新”工作,成为全省军事技能训练的开拓者。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秀的教材为核心、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首大学为加快军事课教学发展,学校将军事理论课作为学校校精品课程立项并加快建设。在国防与军事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注意发挥地缘优势(革命老区),逐步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以军事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为了满足军事理论教学需要,学校自2004年开始研制了一套军事理论教学课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又经过几轮修改和完善,目前这套课件成为学校深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课件之一,军事课程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明确国防理论课程建设的方向,更要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另外,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也会成为军事学科建设的一种实践推力,为军事学科建设提供实践认知。因此,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要在本学科建设所提供的科研成果指导下,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军事教育学科建设也要把军事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提供的实际问题纳入自身研究视野,始终把课程建设问题作为重要的研究方面,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从而促进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雷炜.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1).
[3]李科.从教学大纲的演变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2,(03).
[4]李先德.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艺术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2008,(05).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国家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尤其南海、等问题由于第三国的介入和干涉,使得局势越来越复杂,矛盾随时都有激化的可能,这对提高国民国防意识、增强国防力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是未来国防建设的生力军和捍卫者。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所以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
1.忧患意识薄弱。和平的时间长了,人们往往会在思想上对战争的威胁产生麻痹,即使是大学生也不例外。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既然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那么战争就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有的认为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就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去搞国防;有的甚至认为国家把经济实力搞上去了自然就没有人敢欺负了。
2.国防意识肤浅。有些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认识上,不知道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其中有些安全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直接息息相关,比如社会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安全半岛游戏中心、公共卫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
3.国防思维简单。有些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看问题容易极端化、片面化。比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核武器就不会有人敢欺负我们,谁敢找事我们直接就用核武器灭了他;有的大学生对现代化战争缺乏了解,仍然停留在“人多力量大”的习惯性思维上,总想用人多来解决所有问题;有的大学生则把我们国家在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看作是软弱,不懂得去理性地分析国家在这些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所采取的正确策略。
4.责任意识不强。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保家卫国那是国家军人的事,跟自己无关。即使有些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的学生,也只是嘴上说说,真到要他自己为国防建设做点什么的时候,则又退后了半岛游戏。这些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国防建设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长期和平的原因。从上世纪中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几十年来长期处于总体和平的环境当中,即使和前苏联、印度、越南曾经发生过一些领土争端,但那些过去的往事早已被现代许多人所淡忘,甚至有些大学生连那些事是否发生过都不知道。长期的和平环境淡化了人们的危机意识,也使大学生对国防意识产生了麻痹,国防观念越来越淡化。
2.中小学教育的原因。从学生接受的教育经历来看,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一直都在被高考的指挥棒驱使着,学校和学生分别把升学率和分数作为追求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这是造成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国防意识差、兴趣低的一个基础性原因。
3.社会及家庭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的背景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个人的成功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人民没有紧紧联系起来。因此,这也不难理解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差的现状了。
4.高校教育自身的原因。作为高校不可能改变前面提到的三个客观原因,但高校既然作为教育机构,而且教育的是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因此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做法,这便成了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发展非常不平衡。多数学校还没有正式开设军事理论课,仅仅把军训当作国防教育的唯一形式;有的学校把军事理论课看成是一种临时的活动,用讲座的方式代替讲课,忽视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那些即使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的学校往往也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资料短缺、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有的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1]P62。这些是造成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的最关键的原因。
1.加强领导重视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当前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各级相关领导自身对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觉得新生军训就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了,没必要再开理论课程;有的领导觉得这和招生、就业都扯不上关系,下功夫做这些事情不划算,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此艰巨的一项任务开展不起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了领导的支持,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领导小组,层层责任到人;建立考评机制,制定奖优罚劣的奖惩措施;严格落实专项资金使用制度,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等等。有了制度的保障,大学生国防教育才能得到落实,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高才有扎实的基础。
2.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专职军事教师人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军事课是一类较为特殊的课程,大部分地方高校没有类似专业,所以教师来源渠道狭窄;二是由于受到职称评审的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师不愿意转为专职军事理论教师;三是高校职员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给管理人员兼任军事理论课教师带来负面影响,“双肩挑型”军事课教师的培养陷入困境[2]P32。因此,面对这一较为特殊且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更加艰巨。解决的途径不外乎两个:一是在校内选拔一批有一定教学经验、开拓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集中研讨、外出学习、参加论文评选等活动,快速成长起来,成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常备力量;二是在校外尤其是从地方军队或军事院校聘请专门的军事理论专业的人才,来学校兼职军事理论教师或不定期做军事知识讲座和国内外热点军事问题报告。这对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加强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高校应把军事理论课设置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开设军事理论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提高国防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是突出重点。军事理论体系内容庞大,但军事理论课一般只有36个学时,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突出重点,取舍有度。二是灵活安排内容。在讲课过程中,紧跟国际国内形势,适时插入当前新闻热点问题,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灵活组织教学形式。一是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信息量也比传统教学大得多。二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理论传授以外,多开展观看经典军事题材影视节目、热点军事问题讨论、国防政策法规探究等互动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三是增加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军事纪念馆、军事博物馆、革命遗址、科技工业园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另外,可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比如开展国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将学生课外活动有机纳入学校国防教育体系之中。
4.拓展军事训练的内容和范围。新入学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是在校大学生专门、系统地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技能的主要途径。学校历来重视新生军训工作,对学生参训和教官施训的要求都很高,也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作为在校大学生唯一接受正规军事训练的机会和渠道,更加深入地拓展军训的内容和范围,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军训期间,除了条令条例、队列训练、内务卫生等学生全体参与的项目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军体拳、擒拿格斗、交通指挥等训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结合学生意愿和学校施训条件,积极拓展学生参加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和领域,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军事地形学、野战救护、防空袭、防核化生武器等内容的军事训练,强化提高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积极协调承训部队开展武器装备展示、单兵武器操作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增长学生的军事知识。[3]P18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开展轻武器的操作使用、军营一日参观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
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校国防教育职责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性工作。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研究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和新途径,努力提高国防教育水平,才能够有力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大学生,为国防安全后备力量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1]赵坤生.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J].文理导航,2011,(17).
[2]韦荣道.论军事选修课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意义及建设思路――徐州师范大学军事选修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探索,2011,(9).
[关键词]高校;“321”模式;在线考试;考试平台;数字化学习;军事理论课
中山大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从2002年开始建设,在数字化校园“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和统一门户”的“五个统一”建设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拥有本科生、研究生和远程教育在线万人。随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深入建设,教师一方面精心制作优质在线课程,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多地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积极探索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除了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开展多种课堂延伸学习外,还有效尝试了将平台题库和在线考试功能引入教学评价环节,从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成果。
据系统管理日志记录,从2009年开始,我校教师用户就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题库功能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考试手段,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经多次小规模在线月,我校又成功策划并组织实施了跨校区、大规模的在线考试。本文以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课成功进行的跨校区、大规模在线考试为实例,从需求分析、组织架构到考前准备、考试实施和考试控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提出了高校实施在线”模式,以期为高校开展规模化在线考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的文件精神,中山大学从2008年开始进行军事理论课网上教学试点。2009年9月,学校实行“三学期制”后,为节省课堂教学的课时数,教务处将军事课授课调整到第三学期,在此情况下,只有把军事课的部分内容进行网络教学,才能避免与其它课程的冲突。
我校军事课在线月,军事课教研室的老师参加了由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举办的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培训,学习了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综合知识并完成了考核作品;2010年7月,军事教研室的老师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军训生提供了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线辅助学习材料和交流空间,全面实施网络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11年7月,军事教研室决定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考试功能进行在线考试,取代传统的纸质考试和试卷人工批改。此次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考核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开了广东高校军训的首例。
军事课是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人数庞大,以中山大学为例,三个校区一年级新生人数在8000人左右。在考评阶段,课程出题、试卷印刷和组织人工改卷、成绩统计等都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是教研室老师们思考和尝试寻求改变的问题。为此军事教研室决定尝试新的在线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考试分两天在三个校区同时进行,同批次、不同校区的考生同时参加,共计有38个学院的7973名学生,分27个批次进行在线”模式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
利用考试平台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是信息化技术手段渗透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和新尝试。因涉及的考生人数众多,对跨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对校园网络硬件和考试系统软件的技术要求是一次大检验,对师生适应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能力也是一次考验。我们认为,“321”模式,即成立3层组织结构,建立2类技术支持保障队伍,基于1种在线考试平台,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大规模在线层组织架构
在线考试要涉及多个部门,领导力和协调力是关键。要由需求主体,即军事教研室,确定考试环境,如联系考试机房等;技术支持中心,即学校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网络保障和考试平台的技术支持等。因此,在线考试的实施需要成立组织架构(如表2所示)来领导并协调各项工作,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在线考试的开展,需要从网络和考试平台层面建立2类技术支持和保障队伍,继而再细分为各校区现场支持小组和后台远程保障小组(如图1所示),形成以前端支持为主、后台远程统一保障为辅的模式,使得在线考试能够平稳运行。各小组应在职责范围内快速处理突发事件,若遇到无法处理的事件,则要及时上报上一级处理。同时,开展在线考试又是有风险的,而影响“在线考试”的诸多因素中,包含了客观的和主观的、全局的和局部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因素。问题的层级可分为用户端级、网络级(机房-校区-全校)、系统级(应用和数据库);影响度也可分为高(影响多个校区)、中(影响一个校区)、低(影响个人)等。因此,为了以防万一,还应考虑纸质试卷预案以作备用。
基于考试需求,我们考虑使用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考试。我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当前的系统架构为双机模式,由1台应用服务器和1台数据库服务器构建,使用了SunFire E69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中山大学数据中心DELLEMC CX600存储阵列,分配了1TB的存储空间;平台安装版本是Blackboard7.3,使用了课程模块和门户模块,通过课程模块实现题库和考试功能,客户端的使用是基于B/S模式。
我们紧紧围绕为师生提供在线考试服务这一共同的目标进行部署,以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在线考试使用流程,提供全方位的运维保障服务。
在学科层面,我们遵循保密原则,按题库标准格式提供试题内容,收集学生名单;在考试机房层面,我们检查机房电脑,确保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并能顺畅上网;在网络技术支持层面,我们进场测试网络和防火墙的设置,如只允许访问考试平台等,以保障校园网络和各校区网络之间连接的顺畅。在考试平台层面,我们对学科老师提出的在线考试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考试平台的应对策略,如表3所示。
根据本次考试需求,我们按教学平台的建设标准,以校区/团为单位在平台上创建对应的课程,如表4所示。
在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教师角色或助教角色进行题库创建,分别创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个题库,如表5所示;并按导入格式整理试题内容,保存为Unieode文本格式,
在创建试卷层面,我们按照组卷策略进行设置,由两部分的随机单元功能组成一套试卷,试卷名称为校区考试批次,如表6所示。
在课程栏目的设计与层面,课程的一级栏目设置由考试通知、考前需知、在线考试,讨论交流区和成绩等组成。其中,在“在线考试”栏目,按对应批次设置选择,自动呈现或隐藏包括校区、批次、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等在内的考试信息。
在考前,我们还组织了多次小范围的模拟测试,并召开了技术支持保障小组联席会议,提前熟悉过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讨论影响在线考试顺利进行的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调整并提出应对之策。我们认为在线考试的运维保障需要考虑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房的电脑总数量,二是平台系统架构能支持最多同时在线的人数。根据学科的考试需求,我们统计出本次最大同时在线人;而在当前系统双机架构下,同时在线人,二者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因此需要适当错开时间进行考试,以保障整个考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线考试过程中,考试的控制环节非常重要。我们以时间为“控制轴线”,通过“考试密码”的来精确控制考试,使其按统一规定时间进行。“现场支持小组”则时刻与后台总部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在考试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诸如电脑故障无法使用、操作系统蓝屏、忘记账号密码、浏览器出错、甚至平台故障等考前已经预测到的问题,我们按预案进行了处理。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我们经常提醒考生要进行批量保存,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以便使考生重新登录考试平台后,能在之前保存的基础上继续答题,从而减轻考试风险。
考试结束后,我们使用考试平台的“成绩簿”功能进行大规模在线所示。部分提交不成功的考核,可辅以人工批改后再进行确定。学校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还及时对此次大规模在线考试进行了宣传报道,以期为下一步的推广使用工作打下基础。
我们认为,“321”模式是高校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它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以下3方面的基础条件:(1)环境基础:具备相当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出现问题后网络恢复能力强;(2)应用基础:有一定数字化学习使用基础,教师熟悉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并已经把其作为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广大学生也认同并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3)人员基础:要有一批肯积极尝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以及一支技术够硬、充分挖掘信息化应用的技术队伍。其中,网络环境是基础设施,要首先得到有力保障;而教师用户是实施主体,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主体愿意实施,加之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就可以开展大规模在线.在线考试的优势
在线考试是基于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它有着很大的优势,包括题目更新和题库的积累与共享,可以随机抽题,并且在考后能马上获取考生成绩,能极大地缩短试卷批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获取答题并分析统计数据等,所有这些优势都是吸引教师尝试变革的主要因素所在。譬如,此次军事理论课考试所使用的学习平台就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在课程层面的控制上,学科老师可通过“选择”轻松驾驭;(2)在题库管理上,提升了出题和维护题库的便利性和自主性,而随机抽题的实现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平台教与学的使用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影响在线考试的因素很多,它受多个条件的制约:(1)实施在线考试牵涉面大,多个部门的协同度是一个首要的问题,要有组织力和实施力,还需要得到网络甚至电力方面的绝对保障,不容有失。(2)在试题保密性方面,若是保密级别很高的考试,需要物理上断网进行隔绝,这是网络安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黑客有可能通过技术非法盗取信息内容。因此,要充分考虑在线)根据实际网络架构和考试系统支持能力的不同,考试平台对同时在线考试的人数均有所限制。(4)师生对技术支持的依赖性比较强,一部分师生对在线考试有一种难以克服的“不安全”心理。(5)存在考生相互抄袭、等问题。深入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有助于我们研究对策加以应对。
针对上述在线考试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6点改进建议:(1)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加大计算机中心机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2)需要继续加强传统的监考手段半岛游戏中心,如考场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禁用U盘和屏蔽无线)需要在硬件层面进行投入和升级,改善设施,提高校园网络稳定性,进行系统负载均衡架构层面的升级,支持更多同时在线考试的人数,设置允许参加在线考试的IP段,在线考试带宽要配套专用;(4)需要在软件方面进行版本升级及开发更多功能插件或研发更加专业和专用的考试平台系统;(5)制订必要的在线考试实施规范和标准;(6)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推广和普及,克服在线考试可能带来的不利心理影响。这其中,离不开教学主管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的大力支持。
我们建议,在当前阶段,特别是刚开始信息化考试的阶段,可采用“考试要求简单且相对影响面不大的考试策略”,如开卷考试或全部为客观题题型的考试,像军事课考试、各类知识竞赛、健康教育普及测验、期中考试等类别。从小规模简单题型的考试逐步过渡到更大规模和更多题型(包括主观题及多媒体类型题)的考试。我们认为,信息化考试手段更合适的定位是用于学生的自主测试,用于检验自我知识能力的掌握,可以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甚至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在线.对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展望
开展在线考试,可谓希望、压力和困难并存,对于组织实施者来说,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化考试是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实质性的推动,同时也将对考试模式改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和更多学科共同挖掘教学需求,在在线考试应用实施层面、系统运维支持层面和教学需求深度研发等更多层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整合利用高校现有资源,打造一种新型的无纸化考试平台,逐步构建高校的“在线考试中心”,提供更专业和专用的在线考试服务,使之常态化,从而让更多师生受益,使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并形成规模效应。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学科题库和进行在线考试的研究”(编号:中山大学教研项目201111-108)成果。
作者简介:黄海,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教育技术部主任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和项目管理。
高校军事课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形式。但是,确有不少高校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军事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军事训练有时被当作一项“软指标”,随意应付;军事师资实力整体水平较低;军事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简单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军事课教学质量效果的最大化。
总结多年军训工作,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其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真正目的。高校的军训组织者只有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才能使军训组织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入学第二周即开始军训,除了对学生进行规定科目的训练以外,重要的是要对军事训练整体内容科学、严谨地设计,灵活地把握和调控。把枯燥的队列、内务等训练和军事游戏、竞赛、拉歌等联合起来,让军事训练既紧张刺激、有序规范,又趣味横生。让学生在军事训练的汗水与泪水中有所思,有所得。学生军事训练是在半军事化的状态中进行的,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军训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军训领导机构的指导监督职能和组织协调职能。二是要强化军训工作机构。实施军训计划的军训旅(团)的领导班子要构成合理,工作机构要精干、有力,真正把握好军事训练质量。三是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高校军事训练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及配套的实施细则(包括详尽的军训计划总表和分表)等等要健全和完善,并保证按要求有序实施。
优化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必须要有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业务精湛的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省教育厅)对军事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短期轮训要统筹计划,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技能和辅助教学能力的提高,把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能力的提高,把教学水平和任教能力的提高等等作为所有军事课教师培训的重点。我校(学部)三名专职军事课教师(1名教授、2名讲师)很好地完成了军事理论教学任务,在新生开学之初,他们和当地驻军提供的10余名战士教官相配合,出色地完成了每年一度的新生军事训练任务,效果十分理想。这是因为我校将军事课教师纳入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其他高校也可借鉴这一点,即:配齐德才兼备、热爱军事课教学的较高学历的优秀军事课教师。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军事课也一样,好的教学设计会激发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无限向往。在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好当前热点问题,科学地设计那些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前卫、鲜活、精干性的内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和发展的,内容和知识的体系要与世界政治、军事紧密结合,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信息时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包含现代国防的内容,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学内容该修改的必须修改,不适应时展的内容,该删减的一定要删减,新军事变革和当前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该增加的也要增加。只有这样,军事课的教学内容才具有时代特征,更具针对性,新型国防观才能在大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比如可在教学中加入当今的军事实事问题,让学生在军事课上及时了解军事动态,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有机结合,把握学生的思想,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军事课的热情。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要能使先学的知识为后学的知识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后学的知识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先学的知识的理解、巩固和熟练把握。(1)要体现完整性。《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章节相对独立,教员要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考虑内容的纵横联系,使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2)要体现综合性。建立集军事知识、国防观念、科技意识、思维开发于一体的科学教学内容体系,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充实和拓展。教学形式取决于内容,又反作用于内容:深入学生内心的教学内容,要求要有丰富的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相配合,创造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对一些课程内容比如抽象思维多、理论性强的,军事教师应采用提示和讲解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得到发挥,学生只要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取较多的知识。对课程内容中常识性的知识,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军事教师适当行辅导进。还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利用媒体的信息优势,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网上答疑、建立公告栏以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生动形象、紧张残酷的战争场面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战争,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另外,还可通过辩论、选修课、军事电影欣赏、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景创设、协作学习、商讨总结、主动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观点,体会生死存亡和民族盛衰。
考核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这个过程只有通过考核来完成。如何完善考核体制呢?我们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形式,决定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其他单位亦可借鉴:考试内容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侧重理论知识。试卷的形式采取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侧重主观题,并要求主观题不得低于卷面分值的50%。考试成绩要求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平时成绩不低于30%。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理解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检查、对照标准及时改变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实好质量标准和方案,把教学活动置于管理范围内和可控之中。建立严格的程序控制,按教学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控制。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它可有力地保证和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的质量和优化。
归根到底,培养、造就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更是国家法律赋予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战略决策。因此,我们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国防建设的高度,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度,认真对待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的健康发展,不断地优化军事课教学质量。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Z].
[3]盖涛,曾凡勤,王中东.普通高校军事课教程[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基金项目:论文来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评价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混迹于大陆保守和高度封闭的军界从事军事理论创新、军事学术研究的战略家们,大多习惯于在体制内生存,内敛缄默,鲜有言辞出格,敢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不过近些年来,在中国军事变革的天空里,仍有几只特立独行的“鹰”,则不惧被视为另类,痛快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些在大陆民众间拥有无数拥趸并被海外称为“中国”的代表人物,军内命运却可能是遭遇自己团队的冷眼,最终曲高和寡,在行伍中且行且远。
“每个军人都是鹰,如果军人不是鹰,那就是和平鸽。”《超限战》作者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数年前,这位前空军著名学者与空军另一战略家乔良合著鼓吹中美世纪对决的《超限战》后,命运突然急转直下,趋于黯淡,背着处分的王湘穗不久转业地方,而乔良一时亦备受冷落。
而本港报章3月17日刊登的一篇政治评论,首度揭开了大陆军界“乔良、王湘穗事件”后的惊天秘闻:二人被贬的背后操纵者很可能是大洋彼岸华盛顿美国中情局。
3月初的北京,各路传媒精英聚焦在京召开的“两会”。西方外媒这次很轻易找到了他们关注的兴奋点,今年落入视线的是中国一所军校的教授刘明福和他的新书《中国梦》。
“中美世纪对决,军人要发言,”新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不得不看的一本书。”
新书作者来自国防大学,刘现任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陆军大校刘明福1969年入伍,有过作战部队、大军区政工干部的经历,刘的特殊身份和书商稍显夸张的广告词,让西方媒体莫名兴奋。
新书出版恰逢“两会”召开的前两天,为刘的新书作序的是去年新履职的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中将和著名战略家刘亚洲。在西方舆论界,刘亚洲早已是知名的军界重要人物,而刘明福在军界籍籍无名。为撰写此书,据称刘明福已酝酿数年。
“不能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经济民族’,会使民族成为‘经济动物’;中国必须具有与美国同归于尽的能力,才能够确保与美国共同生存,共同安全,共同发展;世界太重要了,不能把它交给美国;中国的军力目标,不能只锁定在世界三流军力的水平上……”书中写道。
外媒很快给刘明福的额头上贴上了“中国最新代表”的标签。美国一家网站3月3日撰文指出,就在美国为实现“零核”世界而努力时,军官却呼吁中国应该利用不断增长的收入将自身打造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以应对在未来10至20年间遇到的战争。
路透社的文章说,这位大校写的新书,是《超限战》之后的一个合乎逻辑的进展。
海湾战争后的1999年,由中国空军两位战略学者推出《超限战》后,西方舆论哗然,外媒当时解读称,这是中国教唆使用的教材,书中强调使用经济、法律、社会和国际关系,以及一切必要的,包括企业间谍、窃取美国技术等手段打败美国无与伦比的军事机器。
该书也遭遇来自国内学者的批评。评论人汪嘉波撰文称:中国“可以咄咄逼人,但却不能不负责任;可以激情澎湃,但却绝不野蛮好斗”。
“中国”已成为中国强权力量的代名词,他们生成于西方传媒和国内的网络语境,在各类由发烧友组织的军事论坛博客空间疯长。民间的“军事理论家”们根据各自经历和观点,评点江山,指摘或赞美,为心目中认定的摇旗呐喊。
在外媒的围剿下,刘明福这只被揪出的“鹰”显得有点势单力孤。不过,很快他得到了及时的外援,这个声音居然来自境外。
3月17日,本港《明报》17版悄然出现了一篇政论文章《中国声音被外媒高调解读背后》。这篇以刘明福的《中国梦》为由头,称西方国家借助中国一贯对内管控、对外克制的观念,屡次变本加厉地高调解读中国声音,以冀图影响中国政府的决策进程。
该文作者引用一位美前驻华使馆工作多年的雇员之口,揭开了美国过去数年里可能对中国已发动数次网络战的惊人秘密。这名美国雇员在2006年初写给美国一份秘密报告,这个报告后来由国防部长转呈给了美国总统。
该雇员在报告中说:“为了影响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我们必须确保能够让中国最出色的智囊停止思考。”他不无得意地透露了外媒高调解读中国声音的一系列案例:“过去二十年,我们针对一些中国思想家成功进行了攻击,今后还要加大攻击力度”,“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地重演‘乔良模式’”。
这篇政论文章,指出美国曾隐蔽地长期致力于巧妙消除中国政府特别是军方对其不利的思想观点和有影响的对手,最常见的手法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以影响两国关系为借口对中国施压。
这篇文章很快引起海外媒体的注意,并被电视节目和海外华文新闻网站纷纷引用,然而,经本刊记者调查得知,此篇政论来历蹊跷,虽然是一篇政论文体,所在版位却不是《明报》的言论版面,而是一个广告版面!
在香港报端,常常有人买下一块版面刊登个人文章,而媒体收费后就请广告刊登者“自便”,并不理会文章刊载内容,本地读者也一望而知这是广告,并不代表报方立场。但内地媒体并无这样的做法,因此外界很容易误认为这篇言论便是《明报》的政论,并广为转引。
据推算,这篇不足2千字的文章,占据了该版面的四分之一左右面积,按照《明报》的广告发刊标准,价格大概在4、5万元港币之间。署名“香港中文大学戴静”的作者,有可能为化名。
事实上,在港媒刊登该文不久前的3月5日,在大陆军事网络上也出现了一篇署名“华灯”的网文。该文作者自称“作为曾经对一些事情有所了解的海外华人”,抖出美对中国网络战的内幕。
与《明报》文章论调近似的是,“华灯”更详细地称:中情局瞄准刘姓高级将领,先后组织数次网络大规模攻击,精心设计,引导中国网民夹攻,取得了意想的效果。自称“了解内情”的“华灯”称,西方运用舆论和网战,后来还成功挑落中国军队的两只“鹰”、《超限战》一书的作者:乔良和王湘穗。
美国人在阴谋扼杀中国军事战略和创新人才,王湘穗当年就是这么判断,也一直这样坚信。他日前向《凤凰周刊》记者独家披露了当年著书后的一些经历。
1999年,王湘穗与乔良合著的《超限战》出版,在境内外轰动一时,但厄运接踵而至。
“关于《超限战》一书,军方三缄其口,不敢宣传……”王湘穗几年后黯然转业地方,另一作者乔良虽留下军籍,但已淡出主流话语平台。
回顾当年事件的整个过程,王湘穗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当事人,他们两人都感觉,这不像个孤立的事件。“1999年《超限战》出版后,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组织了20多个汉学家进行翻译,英文版被拿去巴拿马出版。最初翻译出来后,在美国的政界、军界和研究界,进行了广泛认真的研究。”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英文版新书封面采用的是美“9・11”飞机撞大楼的图片,出这本书是在1999年,离美国遭还有两年多,两起事件根本扯不上关系,王湘穗说,“美国妖魔化的手段很明显,对手实际上已经做过很充分的研究,包括在某个场合通过中国高层施加压力,对我们进行某种程度的打击。最后他们做得还是挺成功的。”
王湘穗认为,在大国战略博弈中间,有无战略思想至关重要,军事战略思想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最高明的方式是.一开始运用某种手段高端控制、扼杀对手的军事战略思想,此为上上之策。“这方面:美国人做的比较早,有先见之明。”
2006年,已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的王湘穗出访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位官员马上从记忆库里搜寻到这个名字,警惕地盘问王,“你代表谁来访问我们的?”看来,美国人对他仍记忆犹新。
乔良、王湘穗隐身后的10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外媒和网络空间不甘于军界的沉默,自发产生了所谓的“中国”。这些“”不再是通过专业著作被认定,往往有语出惊人、言辞犀利、有爱国主义言论的人就被民间追捧为代表。
2005年,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向中国领土目标发射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中国将使用核武器进行还击。“我们将对西安以东所有城市遭到摧毁做好准备,当然,美国也得做好中国摧毁美国数百个城市的准备。”事后,中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这是个人观点,但朱成虎一时被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网民高高举起,捧为偶像。
与西方国家不同,出于军纪的约束和保密要求,中国的将军们大多深居简出,很少在公众场合发声。而相对而言,在军事学术领域,那些研究军事学术理论的学者专家常更容易引人瞩目,活跃在公众视野的有如国防大学的张召忠、全一南,军科院的罗援,海军的尹卓等将军,但体制内生存的中国军事专家们,大多顾忌太多,出语平和.鲜有个性观点,有人观点反复,自相矛盾。这类群体被认为是介于“鹰”和“鸽”之间。
不过也有“异数”,如戴旭。时下风靡于大陆各个论坛讲台以及电视节目的空军上校戴旭,头顶着军事研究员、军事专家、军事战略家、军事评论员等大串头衔,被海外媒体评为“中国军方第一”。连续出版《C形包围》、《盛世狼烟》两书而引外界瞩目。
这位军方的最大炮手自诩研究美国战略已经20年,对于对手的一举一动,洞若观火旅游攻略,忍不住时,便频频往敌营开炮,言无禁忌,“无法无天”,简直成中国救世主的化身。只是人前显胜之后,戴上校时常陷入孤独的忧虑中。
与戴旭“同道交流、相见恨晚”的军事谋略学者李炳彦少将,亦深叹戴的处境,因为“从事军事理论创新,遭受排斥、压制和不被接受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
“看看世界军事史,历来部如此,搞思想创新的人,多没有好的下场:戴高乐搞创新的时候.被赶出了国防部:杜黑搞制空权研究的时候,被监禁:米歇尔提出空战论的时候,也被解职,如果你想搞创新,必然准备付出代价”王湘穗感慨说,我们已经付出代价,但是我们还在进行创新
20*年,我省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国防教育工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推动学校体卫艺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全处同志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按照原定计划,圆满完成了20*年的工作任务。
1、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全体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与省教育电视台合作,在全省各市地开展了“阳光体育大擂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0月26日,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济南市成功举行了*暨济南市“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起跑仪式,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2、积极配合北京奥组委和省体育局做好20*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工作。经过我们认真组织选拔和推荐,代表我省教育系统的6名火炬手和数百名护跑手参加了火炬在山东境内的传递,取得了圆满成功。
4、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各高校推荐的优秀体育骨干进行了审查,经过公示后确定其中的122名考生为合格考生,为今后我省参加全国性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储备了人才。
5、重视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积极配合师范处在鲁东大学组织了全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年初组织举办了全省教育系统健美操裁判员培训班,经过考核21名教师获得了国家一级健美操裁判员资格,50名教师获得啦啦队国家中级评判员资格;11月中旬举办了*《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培训班,来自全省17个市及16所普通高等体育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师参加了培训,为《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在我省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学生体育竞赛工作万无一失。年内成功组织举办了20*年*“学校杯”中会、*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中国高中篮球联赛*比赛等一系列学生体育赛事,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的开展。
1、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及研讨活动,举办了全省青春期教育师资培训、全省中小学骨干校医培训、全省高校医院管理工作研讨会、全省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师资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卫生工作人员素质和水平,为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开展了全省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指导工作,以教育厅的名义和*卫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省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与卫生厅联合组成了三个督查组,分别对烟台、临沂、德州等7市的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学校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确保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年内未发生卫生重大安全事故。
3、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对部分市重点县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学生对预防艾滋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
1、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做好了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的各项准备工作。
2、举办了首届高校美术专业基本功大赛和第三届高校音乐专业基本功大赛、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山东选拔赛,举办了全省第三届大中专院校服装模特大赛及第六届中小学音乐、美术基本功比赛等。
3、依托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厅艺教委作用,举办了首届全省艺术教育论坛,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山东赛区),举办了中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完成了20*年全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工作;组织了高校音乐、美术院长协作会等。
1、召开了20*年度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会议暨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一届五次、二届一次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结合贯彻落实学生军事训练规定,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会后组织部分高校武装部长赴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2、与、省军区积极配合,对重点高校军训重点保障,并积极协调驻鲁各兵种部队解决全省学生军训帮训官兵、等问题,受到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3、与省军区商定联合批准十五所中学为国防生生源基地;在高校国防生培养、学生参军、拥军优属等方面与军事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得到军事部门好评。
编辑出版《山东体卫艺教育》12期,根据形势要求,调整编辑人员,改革版式,充实内容,增强了宣传交流的时效性,加大了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的影响。
20*年,我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要求,认线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中央7号文件和*委、省政府的贯彻实施意见精神,*年重点放在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贯彻执行7号文件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上。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专项督导细则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力争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迎接教育部的专项督导检查。
2、加强对体育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的指导和检查,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继续抓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3、认真做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中会代表团的组建、参赛等工作,组织好省内参加中运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的征集、评审、申报工作,力争在中运会和科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4、积极协调省教育厅师范处做好农村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配合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做好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招生工作;争取与省教育厅基教处配合,建立与全省高中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的全省员注册管理系统。
5、指导、规范学校体育协会的工作,完善协会的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年内适时召开协会理事会,总结协会换届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做必要的人事调整。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我省学校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年内除了组织好全国大、中学生篮、排、足球联赛*比赛之外,拟举办多项学生体育赛事,同时协助省体育局做好十一届全运会的承办工作,以及第二十二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中运会的筹备工作。
1、按教育部及我省对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评估方案的要求,督促我省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
2、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制定体检收费标准、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3.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开展近视眼防控宣传工作,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普及眼保健知识与新眼保健操,创建有效预防和减缓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1、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调研的基础上,召开我省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场会,制订我省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确保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课率,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根据修订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标准,验收一批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复查历届艺术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
3、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举办*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积极宣传、广泛发动,扩大参与面。
4、进一步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与有关处室配合,举办声乐、舞蹈、美术等师资培训班,重点加强艺术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全省艺术教育骨干教师人才库。
5、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咨询指导机构职能作用,调整机构,完善制度,依托其举办学生艺术水平考试、各类艺术竞赛活动,举办大型艺术教育论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国际、省际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等。
1、贯彻实施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布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与军事部门密切协作,探索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半岛游戏中心,与省军区联合制定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学生军训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2、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继续举办大中小学军事教师、军训专干培训班,组织全省军事理论评课活动,举办军事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及有关教学观摩活动。
3、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大中小学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等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庆祝活动,加大对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
4、召开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年度会议暨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二届二次会议,总结经验、表彰促进、部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作用,利用协会开展外出参观、教材建设、理论研讨等多种活动。
5、配合军事部门,继续做好高校国防生培养、大学生参军、拥军优属等工作,并进一步扩大成果。
近20年来新生军训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年年有新生,年年就有军训。在某些高校,军事训练由于长期沿用“教官说,学生练”的“一言堂”模式而变得枯燥乏味,新生只言其身苦而不晓其心乐,更不知会受益终身。因此,削弱了新生军事训练的功效。如何与时俱进让新生军训摆脱困境,变得生动活泼,让新生在军事训练中感受到苦中有乐,正是我们应该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大学新生军训中,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去“议程设置”,最大效能地发挥校园传媒的作用,能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最早提出的。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可以通过对一些社会的重要事件或热点问题报道或强调的方式,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从而影响受众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新生军训过程中,根据传播的两级效果论(即传播不仅要通过受传者的“心理选择”,而且它所选取的信息还要与受传者原有的“心理选择”构成进行心理反应,才能达到传播效果)。合理运用“议程设置功能”这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通过大学校园传媒,设置有教育意义的议题,使其成为优先议题,来丰富军训生活,进而满足受众(新人校大学生)感悟军训的精神需求。
从受众的“感情”角度去“议程设置”,充分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导向作用,营造军训氛围,普通高等院校既不是军营,更不是军事院校,新生入校后首先感受到的是校园内温馨与祥和的气氛,没有进入军事重地的那种既紧张又严肃的空气。这就更需要我们从“感情”角度去“议程设置”,在新生军训前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导向优势,进行训前氛围的渲染和环境的营造,力争使每一个新生都能有良好的参训状态。
“感情是心灵的门户”,要让新生接受军训,首先必须利用大学校园传媒,广播、宣传橱窗等从影响中国安全的隐患、危险因素和重要因素等问题人手,开设与新生互动的军事节目,引起新生对国防建设的兴趣和关注,激发新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并在训练前,将制定好的军训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反复向新生宣传,从思想上提高新生对军训的认识,使新生了解军训步骤,变被动接受训练为主动自觉训练;其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这个在校园内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介,从军事历史到现代战争观来宣传部队和军人,让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军训、感受军魂、感受当代军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角色转换。
从受众的“意向”角度,把握议程设置的契机,最大效能地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教育作用,增强新生的国防观念。刚刚从半封闭式甚至是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中跨入大学的大学生,对校园内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进人大学立即接受军事训练,这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新鲜事物。他们当中不少人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军人,对军营、军人充满神秘感。由于前期军训氛围的营造,他们身着军装开始过军人生活时感到非常新鲜,也异常兴奋,军训初期(军训第一周)参训学生对信息的“心理选择”的意向为:对军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急切想了解军营、军人的一切。这时抓住议程设置的契机,通过各种军事议题设置,最大效能地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教育作用,开展国防教育效果较为显著。
由于高校学生知识结构层次高,则国防教育内容的起点也要高,内容要新,要重点对其进行国防理论、国防专业知识和国防法制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新生讲授现代军事理论、国防历史、国防经济和各国国防情况介绍及世界最新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等;同时把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合到军事训练中,适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防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了使教官的讲解更为生动、形象,被新生接受和理解,就必须借助校园传媒播放各种题材的影片和电视片。如组织新生观看和讨论大型电视理论文献片《走向和谐》,该片用生动的影像阐释了和谐思想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关于科学、辩证的社会和谐思想,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主要论述。帮助新生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水平,明白构建和谐社会是莘莘学子追求理想的跋涉。有选择地播放反映爱国题材和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集体荣誉和祖国荣誉的影视剧,反映祖国发展历程的专题片《伟大的历程》、《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等,使新生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国情,激发爱国热情,感受我国的社会发展不能落后于外国,树立奋发图强、立志报效祖国的志向。
大型数字高清军事纪录片《使命与光荣》,大量展示了中国军队近年来装备的新式飞机、新式导弹和训练作战方法的转换等。给新生们留下的印象是:震撼、刺激、过瘾,让人大饱眼福,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开放、务实与自信,他们从影片中真正感受到了现代化中国军队的强大阵容与宏伟气势。电视片《军情连连看》更是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鲜为人知的军事知识,一位新生在观看“沙漠风暴系列――空中攻击”后说:“我是第一次观看F-117战机在巴格达上空的英勇之姿;第一次看到了F-4G黄鼠狼如何翱翔空中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第一次听到了波斯湾空战英雄亲口述说他们的英勇事迹和身经百战的军事元老剖析波斯湾空战;第一次了解波斯湾空战将领是如何运筹帷幄,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从波斯湾空战片中了解到未来战争的面貌,从未来战争中认识到祖国要强大、需要高端科学技术、需要高尖端技术人才,这是我今后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动力。”
因此,根据新生“心理选择”的意向把握“议程设置”契机、通过大学校园传媒集中播放《军事观察》、《大国崛起》等资料片,追踪当代最新科学技术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运用动态,把富有时代特色的国防知识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可以帮助新生认清国防科技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国防能力和战斗力,从根本上树立和增强现代科技国防意识,从新的层面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从受众“个性”角度运用议程设置,最大效能地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凝聚作用,培养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今后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大学生军训的重要内容。随着军训科目的全面展
开,学生对军训的新奇感逐步消失,严格枯燥的队列训练、体力消耗较大的战术训练、反复重复的射击瞄准练习,部分学生开始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苦累情绪,同学们普遍感到比较疲倦;为提高军训成绩而开展的竞赛活动,易让同学问产生相互妒嫉,并伴有少量不积极行为,由于动作不规范、不协调导致的自卑心理等,这些负面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军事训练的效果。这期间各种不良思想都会表现出来,学生在对信息的“心理选择”上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以“个性”为主导的疲倦厌烦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我们要根据传播心理学新的建构思路,运用议程设置搭建校园传媒的沟通平台,传播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运用议程设置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凝聚作用,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进行大学校园传媒互动,给新生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心理疏导,消除新生的孤独感,增强其归属感,培养新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将枯燥的动作训练、内务整理通过电视片进行详细讲解演示,并以视频的方式将新生训练过程进行实时展示并给以评比,及时反映新生的思维活动和共同的心理状态,帮助新生克服自身“个性”中存在的离心力、涣散力,建立起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增强军训团体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军事训练中还可通过野营拉练、赛歌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军训中感到有趣味、有哲理、生动、直观和形象。激发新生的训练兴趣;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新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评估人生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使每位新生的观点和意见(即“个性”)都充分表达出来;再利用校报、军训简报,刊登新生的军训感悟等方式,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帮助新生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由已适应的中学管理模式向尚未适应的大学管理模式的转变,如何以成人的角度看待社会变革等自身需求的转变。引导新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识世界,用客观辩证的态度去分析事物的起因,看待社会的变迁,不被一些暂时的社会表象所迷惑,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积极应对不良习气,弘扬新风正气,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提高军事训练中理论教学和体能训练的效果。
从受众“自尊心”角度把握议程设置,通过大学校园传媒报道军训过程,展示军训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科目初见训练成效旅游攻略,各种比赛、考核时常进行。新生的身体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军训进入高潮结束阶段。新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高昂、上进心强,力争在各种比赛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这一时期,要从维护受众“自尊心”角度把握议程设置,通过大学校园传媒激励推广、宣扬、表彰军训中的模范者,教育新生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把军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每一年都有军训,但事同人不同,军训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通过校园电视传媒对军训过程跟踪拍摄,最后制作成专题片,在学生和教官中播放。既是对学生训练成长历程的回顾,也是对教官工作经验的总结。让学生通过视频画面贴切地感受到军训带给他们的变化,加快了他们的成长速度,帮助他们用客观理性的视野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为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让教官在专题片中总结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对今后的军训提出改进意见,让军训更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接受,变强迫为自觉。使得军圳成果得以延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发达国家对于军队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优化也越来越快。同时我国也强调,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军队研究生作为军队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将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各国军队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对于我国军队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借鉴欧美及俄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军队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先进经验,探讨其借鉴意义。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军队通过科学进步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比例不足10%,但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已达到60%以上。在未来战争中,对高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成为决定军事斗争胜败的决定因素。而高技术知识是以人为载体的,谁首先抢占到军事人才的“高地”,谁就能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拥有更多制胜的把握。而随着军事的变革,外军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军地资源共享培养高技术军事人才、突出教育的年轻化和精英化模式、超前意识与实用主义结合和大力倡导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等特征,值得我军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时借鉴和参考。
军队研究生培养数量多、专业细、难度大、费用高,单靠有限几个军队院校难以完成,所以多数国家采取军队院校培养、在职学习、委托地方院校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如美军与许多地方著名大学签订有现役军官研究生培训合同,其陆军军事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要求军队相关专业学员在原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外军也通过鼓励军官积极参加在职自学、业务进修、参加函授教育等方法扩大研究生教育数量。
外军院校对于军队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具有部队实践经验、年龄较轻的人才。对于军队研究生,韩国军事科学研究生院只招收少校以下的现役军官、军事机关职员、国防部所属研究机构职员、国防工业企业职员。尽管美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相当普及,但美军对研究生的培养始终坚持“量少而精”的政策。通过建立严密地考核选拔标准体系,只有在军中表现良好,具备优秀的学术背景并符合相应的选拔条件的军官才可由各军种推荐在军内外接受研究生教育。
外军在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培养要求上强调指挥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随着军事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越来越密切,指挥管理与工程技术专业之间的渗透和影响更加广泛。美军提出了指挥军官“第二专业职务”的构想,指挥军官要获此称号,必须攻读硕士或博士学。
作者:小编